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是古代各大名家智慧的结晶。它博大精深,神采飞扬,令人神往。各大流派风格各异,精彩纷呈,各具特色。像晋代王羲之行草书,含蓄、内敛、文雅、铁画银钩。瘦劲而散淡,不粗壮,不强悍,柔中带刚,自带锋芒。转折处婉转柔美,折中寓曲,带有张力。
一幅作品正文写好之后,需要题款,题款对书画作品的布局起着平衡、补充、压角、镇边、烘托的作用。行草书在题款时要把几个字组合起来,成为独立空间,以不同节奏彰显书法魅力。落款字结字方法可于作品末行,结字风格相反,如末行字牵连较多,题款字就要增加断点,少用牵连,如末行字段点较多,题款字就要有牵丝字组,但少用慎用采用灰白和连笔,笔断意连,这样形成反差,能增加作品的宏观风采,也显现作品的微观神韵。要注重细节,细节决定成败;要在临帖中寻找和体验作品中的神韵,有了感觉再题款时才能欲罢不能,心手共舞。
题款分为上款和下款。上款题字一般写在作品右边稍高或右边稍低一个字的位置,写受书人的姓名,称呼和谦词,对长辈可称“方家、先生、女士、同道、学友”;对晚辈可以不加称呼和谦词,一般写“指正、法正、款正、正腕、正之、清签、雅属、惠存”等。下款写在作品的左下端,位置稍高,题写作品的出处,书写的时间、地点、书者姓名等。时间可以用公历也可以用农历。用农历时可采用各月份的雅称,如三月用蚕月。这样能使题款增添古朴文雅之韵。地点用古名称能增强作品题款的古朴之风。如合肥称庐州。单行题款受留白空间限制,可省略某些内容,但临写时间和姓名不能省略。双行或多行题款可题全款,如果在题款处一字未写,如张旭的《古诗四首》或只题作者的姓名称为穷款。如正文写完留白空间较大,可以写上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感受、目的或对作品内容的评点,这样可以收到题款与正文交相辉映的效果,称之为富款。
行草书题款也要使用行草书体。不能用工整严肃的篆书、隶书、楷书这三种字体题写。题款在作品中犹如绿叶,起着对正文陪衬作用,不能喧宾夺主,其字形也要小于正文,如正文是长体字题款则用精瘦刚柔的短体行草字。这样形成互补,有利于增强作品的风采。题款字要注重对角线的疏密变化。字形要精致而空灵,字数要精炼,讲究个性化,要阳春白雪,不能大众化,题款字要有篆书之韵。控笔要有篆隶之风,外形要用牵丝连带,要有自然状态,流畅且有节奏感。题款字外形不一定好看,但内涵的味道要浓。不能把外形美作为衡量题款的尺度,要有自己的风味。运用提按、转锋、顿笔,使题款多层次变化而神采飞扬。
题款时要把别人的名字写大点,自己的名字写小点。题款要留白,不能写得太满,书法作品忌满。要注意疏朗不能密不透风,不能牵丝过多,个别字组运用牵丝要有力度、细小、圆润,注意断开。作品结束后留白空间大可用双行题款,但要注意行距间照应,如果出现倾斜度,可用两枚章弥补。
钤印即盖章,它和题款配合起着烘托正文的作用。常见的有三类印章,即起首章、腰章、姓名章。起首章又称引首章、随形章、闲章,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,不可用方形或正大的圆形章。印文一般是字数精炼的箴言、座右铭,随意性较大。应与正文内容互为照应。例如孟浩然的《春晓》右上角一个“清趣”闲章就很雅致。腰章用于较长的条幅作品中。当右上方只盖一枚引首章,显得下面留白较多时,可以在中部加一枚腰章。腰章应比引首章小一些,形状一般为长方形、小圆形、小方形。内容多为作者的室名,籍贯或属相的肖形章。姓名章又称尾章,分为朱文(阳文),白文(阴文)两种。朱文一般采用真实姓名,白文一般采用雅号。在同一幅作品中不能同时盖两个朱文或者两个白文,应一朱一白。一般朱文在上白文在下,形状为正方形。如盖两个章,中间要间隔一个章的位置,而且两章大小相似。对章的使用宁缺毋滥,宁小勿大,宁少勿多。盖章时不能与落款字距离太远。位置一般在落款下方,左方。如因题款字距底边较近,左边已达边缘,可盖在姓名字的中间。章的字迹要清晰,印文形体采用大篆,最好手工雕刻,要有残缺之美,要透出古朴典雅之韵。机器刻章显得通俗,古韵不足,印色最好采用古法印泥,要鲜亮。章的位置要端正,不能倾斜,倒盖,要在中轴线上,不能偏高。
书法名家名帖目不暇接,精彩纷呈,使人目极八方,思接千载。其中题款神韵层出不穷,风姿各异,为我展现了一个百花争妍的书法春天,让我陶醉其间,痴迷忘我而流连忘返。学习,让生活更美好。
撰稿:余俊书(行草班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