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桑榆风采 > 塘溪文苑

【话传统、谈复兴、聚力量】学写古诗词

发布时间:2024-09-13

退休前我一直从事文秘工作,退休后又当了10 年律师。彻底退下来后,不免有些失落感。在无所事事的当口,我遇见了小我近10岁的老乡金长渊。他是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、合肥市庐州诗词学会副会长。我直截了当地提出要他帮助我学写古诗词,他欣然同意了。在他的耐心帮助和指导下,我很快就初尝甜果,《庐州诗苑》刊登了我的作品。这真的让我大喜过望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
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,散发着永恒的魅力。但我知道自己的文学功底十分薄弱,必须加强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。于是在安徽老年大学2021年的春季招生时,我便报了文学班。从此,我的精神生活开始丰富起来。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学理论、弄懂诗词平仄规律上,并试着进行创作,还把写好的诗词投给安徽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塘溪文苑栏目和《安徽老年教育》诗词歌咏栏目。截至目前已经刊登了诗词176 首、散文5篇。经安徽老年大学推荐,我的一首《阮郎归·秋丰》还刊登在了《新安晚报》上。 

我现在不仅对好的诗词十分欣赏,而且每每看到好的景色,就不由自主地亢奋起来,并很快地用手机拍下此处风景,回到住处投入创作。我记得在我刚上安徽老年大学的那段时间,随着春天的到来,我和老伴到郊外踏青,很快便写出了四首古诗词,一并投给安徽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。没有想到的是,塘溪文苑栏目在2021 年5月6日一次性就刊登了三首:《菩萨蛮·春韵》:柳青枝叶随风摆,盛花桃李招人爱。鹊唱舞徘徊,燕飞翅展开。良宵何等待?战鼓惊天外。诗咏上高台,梦圆向未来。《清平乐·春伴祖国》:花香园畔,色彩犹娇艳。四季如春多烂漫,总有芬芳相伴。迎回蝴蝶翩跹,邀来莺燕同欢。悦目景观常在,中华胜似桃源。《蝶恋花》:春驻农家欢乐到,燕子衔泥,忙碌人多少?碧水蓝天迎鸟叫,蝶蜂飞舞花枝俏。清早传来新曲调,四野歌声,还有姑娘笑。百姓生活真美好,乡村处处传捷报。我欣喜若狂,急忙和正在厨房做饭的老伴儿分享这个好消息。

前年春天,我到巢湖边游玩, 触景生情,写了一首《西江月·春到巢湖》:朝日近旁云璨,湖中扬起风帆。莺歌燕舞祝丰年,脆亮歌声不断。朵朵白云装点,丝丝微浪甘甜。岸边百里绿丛林,陪衬鲜花争艳。

初秋的一个下午,我正和老伴在包河公园散步,无意间发现池中窜跳出一只鱼来,这难得的一瞬,激发了我的灵感,又想到我所居住的小区,只要是晴天,每天早晨都有鸽群飞舞。于是,我把我所见到的填到“鹧鸪天”的词牌中,一首《鹧鸪天·甘做家乡孺子牛》的词便应运而生:绿色包河虽进秋,宜人景色更温柔。清池水面观鱼跃,绿树林中闻鸟啾。云渐散,水长流,鸽群展翅任遨游。庐州赢得声声赞,甘做家乡孺子牛。

在实践中我感到:诗词创作是由感而发的,诗是激情的流露。太功利的人是不会学诗词、写诗词的。诗是童心的专利,对世、对事、对人没有好奇心、没有强烈的爱心、没有一片赤诚,就不会有真正的诗词。所以写诗词,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。说实话,自从爱上读古体诗、写古体诗,我更爱家乡的人和事了。

我爱合肥的年轻人:有一次在万达广场,我面对眼前的一幕,遂作词一首《卜算子·合肥夜色》:昨晚上高楼,登顶来回走。远眺霓虹绕庐州,满目灯光秀。万达好风流,内外光通透。小伙姑娘尽孝心,拉起爹妈手。

我爱合肥的建筑工人:前年初春,天气仍很冷,但建筑工地却热气腾腾。我便写了一首《清平乐》赞建筑工人:暖阳乍现,反觉时光慢。寒冷消息报端现,毕竟气温渐变。袖手窗口抬头,楼外工地人稠。个个精神抖擞,平地又见新楼。

我爱家乡合肥:爱她的繁华城区。前年春节的夜晚,合肥满城华灯,我便写了一首五律《合肥满城华灯》表示庆贺:太阳刚落下,地上众星来;火树莹光照,繁花楼宇开。霓虹疑圣水,春润梅红乖;市井黄金地,创新多舞台。爱她的乡村。自改革开放以来,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我便激情满怀地写了一首词《离亭燕·农村巨变》表示赞美:水绿山青当下,清风艳阳如画。村舍变成新广厦,绿野紧连庄稼。马路到田头,轿车就停楼下。黄色校车忙碌,清晨鸣笛出发。对比今昔观现在,处处皆如神话。老少舞翩跹,鲜艳彩旗高挂。

写到这里,我感到,诗词和日常所接触到的绘画、书法、歌曲等都是艺术,就在我们身边。它们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,只要我们肯学习、善学习、会发现,并动手去实践,就一定会有收获。正可谓:老有所为心记切,暮年不忘党关怀。精神饱满向将来,鼓足勇气战楼台。

 

来源:教学管理处

撰稿:黄成义(古代文学班学员)

 

 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