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望新中国壮丽征程,神州大地沧桑巨变,令我感触很深的,是交通出行的变化。
记得1965年初从合肥到上海,火车过长江需要摆渡,火车头将车厢一节一节拉上渡船,再一节节拉出,渡长江费时费力。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,长江上有了第一座自行设计建设的公铁两用桥,举国欢庆,当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时,心灵受到震撼,自豪感油然而生.....时至今日,万里长江之上,已架起140多座桥梁,如架起一道道彩虹,搭起祖国建设的高速通道。
1991年4月合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这是安徽第一条高速路,安徽建设银行参加了工程建设。当年发生了华东地区的大规模、严重水灾,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自然灾害。新建成的合宁高速路在这次与自然灾害抗争中,是唯一一条保持畅通的运输生命线。转眼20多年过去了,现如今安徽的沿江高速、沿淮高速、最美的绩黄杭高速、六潜高速、合徐高速.....高速公路的“五纵九横”网正在形成,通车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,筑成中部省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,为安徽经济振兴助力。
再放眼看祖国大地,神舟号飞天,蛟龙号探海,地球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......祖国大地已建成2万多条隧道、100多万座桥梁,230多座机场、350多万次航班、建设中的5G通讯网.....立体交通向前延伸,正在构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、高铁网、空中网、高速通讯网。
这几年,我出外旅游、摄影,感触更深。记得2008年我们穿越“天下第一隧道”——秦岭终南山隧道时,陕西司机自豪不已,称我们幸运,通车不到一年的双向隧道,单程就达18多公里,创当时世界之最,隧道几乎直线打通横亘千里蜀道上凛然威严的秦岭,穿越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,沟通了黄河、长江经济圈,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控制性交通枢纽。
2015年在新疆伊犁,我们的眼睛被高山中部穿出的两条长龙吸引,长龙沿崎岖山势蜿蜒,向前伸展,长龙的身上汽车川流不息,周边峡谷深邃、山谷林立、松柏青翠、绿草盈盈,蓝天白云,在加平坡上几顶蒙古包点缀......只听到大家按动相机快门的“咔嚓咔嚓”声,和换角度拍摄移动的身影——这是2011年通车的果子沟大桥,是座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,全长28公里,桥面到谷底最深的桥梁200米。这是古丝绸之路北道塞口,北接赛里木湖,南下伊犁河谷,战略地位十分显要,也是一条壮美的风景线。
交通出行的巨大变化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,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是中国人民的小康路、幸福路,是中华民族的富强路、复兴路。在党的带领下,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走在大路上,意气风发斗志昂扬。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、砥砺奋进,中国梦一定能实现。敢问路在何方,路就在我们的脚下,路,通向充满诗和梦想、更加灿烂辉煌的远方......
来源:教学管理处
撰稿:陈曙霞(歌咏班)
编辑:钱怡
欢迎来稿:ahlndx@163.com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