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对京剧的热爱启蒙于我的少年时代。
我出生于部队大院,童年是在位于天津蓟县的某坦克团驻地度过的。在我12岁的时候,天津戏校到我所在的部队子弟小学招生,我被录取了,但由于父亲面临即将转业,不忍一个小女孩独自留在天津,加之对演戏的世俗偏见,就没有去上天津戏校。当时样板戏风靡全国,我也非常喜欢样板戏,对京剧的热爱在我幼小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,部队大院是我京剧梦的起源地。
1976年,随着父亲转业,我也从天津迁入合肥,初中、高中、工作、结婚生子,四十多年的时光转眼即逝。2017年我退休了,退休后的生活忙碌而枯燥,在忙碌之余,精神生活也需要充实、丰富,这时童年的记忆仿佛越来越清晰,京腔京韵时常萦绕于耳边,心随京韵,我要上老年大学,系统学习京剧这门艺术,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,实现当年想学习京剧的愿望。我来到安徽老年大学滨湖校区,报名青衣班,系统学习京剧,迟到四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。
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,从没请过一次假,旷过一节课,虽然离学校较远,每次单程坐公交车需要一小时车程,但每堂课我都提前半小时来到课堂。进入京剧艺术的百花园中,只觉一片锦绣,美不胜收:唱念做打,丰富多彩;板式腔调,变化万千;京韵念白,节奏铿锵;人物形象,栩栩如生;一开口,一投足,真是美仑美奂,余音绕梁,妙不可言。人老了,还能沉浸其中,此生无憾了。
回想起我来合肥的时候,合肥根本没有老年大学,因为生活不富足,没有条件去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。现在上老年大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,老年教育资源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,排队报名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。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,老年大学已成为退休人群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,也是实现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夙愿的最佳地。从我来到老年大学的那天起,我就深深爱上了这所美丽的学校。花园式的校园,规范统一的教室,严格科学的管理,在学习和活动中引导学员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,如绢绢细流,滋润着每一个学员的心灵,让心灵得以安宁、快乐、丰富、美好!
老年大学的兴起,是新中国辉煌成就的缩影,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,是新时代、新老年、新生活的展现。我要越活越年轻,越活越有劲,我要与祖国共成长、共欢乐,见证新中国诞辰100年!
来源:教学管理处
撰稿:孟燕(青衣班)
编辑:钱怡
投稿邮箱:ahlndx@163.com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