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桑榆风采 > 塘溪文苑

【皖情筑梦•我们的学乐为】跟老师学汉字(相声小段)

发布时间:2021-01-19

听说你上安徽老年大学啦?

是呀,上了有一年呢。

学些啥?

学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。

感觉怎么样?

太好了。

怎么个好?

老师高哇!

是吗?

教我们的老师就是高啊……

说来听听。

老师虽年过古稀,却仍然精神矍铄,课讲得呀那真叫一个高!

怎么一个高呀?

我问你,世界上唯一五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是哪国文化?

不知道哇。

我们老师知道呀,就是咱们中华文化。

这不简单吗?

简单吗?但老师能举一反三讲出为什么呀。

是吗?

而且还只用三个字。

这么高?

当然。你听好——

洗耳恭听。

“中国字”。

就这三个字?

你以为呢?

还真没想到,那老师能讲清楚吗?

能啊,太能了!

怎么讲的?让我也长长见识。

那我问你,中国文化靠什么传承的?

靠人啊。

还有呢?

这…这…,不知道啊!

靠文字呀,没有文字记载,经、史、子、集能传承下来吗?

还真是的,没有文字还真不行呢!

所以传承必须要有文字。

那外国也有文字呀,怎么就没有传承一个完整的文化?

还是文字呀,你没发现?

发现啥?

你看外国的字是不是由字母拼成的?

是呀,有什么问题?

多一个,少一个,换一个,当外敌入侵后,谁还认识谁?

还真不认识呢。

咱们中国字就不一样了。

怎么个不一样了?

象形啊,虽有少许变化,一看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。

一个这么大的深奥课题就被他用三个字给讲了?

讲了,这就叫旁征博引、提纲挈领。

高,实在是高。

还有更高呢。

还有?

有啊,汉字的渊源就此展开。

这么高?

不信?我问你,文化既然离不了文字记载,那中国字从何而来?

不知道呀。

老师知道呀,给我们生动地讲了。

怎么说?

最早的文字就是从生活而来,不是说“上古结绳而治”嘛!

生活中能产生字?

能呀,最初的字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刻划符号。

何以见得?

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就刻有大量这样的符号,郭沫若老先生据此考证得出汉字起源至今至少有五千多年了。

啊——,有这么悠久?多了一千多年,有进一步的考证吗?

有啊,考古进一步发现的龙山文化、良渚文化就有证实。

那刻划符号怎么就变成了中国字呢?

想啊,我们的祖先就是聪明,将刻划符号变成象形图画来表示,象马、象牛、象羊,来代表马、牛、羊三个字,用“象形”造字。

那要是“象形”不出来呢?比如“刃”字。

好办啊,再加个符号“指事”嘛,“刀”字上加一点,不就是“刃”字嘛。

那要是也“指事”不出来呢?比如“休”字。

好办啊,再造一个合起来“会意”就行,“木”字旁加个“人”就是“休”,表示人靠着树休息。

那要是还“会意”不出来呢?比如“妈”。

好办啊,由表意转表音来个“形声”结合,“女”声“马”音,就是形声字“妈”。

那要是再“形声”不出来呢?比如“北”。

好办啊,改“造字”为“用字”来个“假借”,向“北(背)”借“北”为方向字“北”,再造一个“背”字表示本意了却。

啊,太厉害了!谁开始造的?

上古长四只眼的仓颉呀,《吕氏春秋》上不是说“仓颉作书”。

那又是谁将七七八八各型文字统一的呢?

一统天下的始皇帝赢政呀,“书同文”将使用千余年的大篆规范简化为小篆。

可这与今天的规范字还相差甚远呢。

接着变啊,社会文明的发展促使汉字不断再造变更。

怎么变?

汉代的由篆变律,魏晋南北朝时由律变楷,继而在变革中行书走向成熟,中国字从此不断定型,以至于今天。

这就叫着——

深入浅出、妙趣横生。

高,实在是高。你们老师谁呀?

就是大名鼎鼎的高伟老师呀!

啊——,高,确实是高啊!名如其人。

高人吧?

高人!听你这一说,我也要跟高老师学汉字。

好哇——

合:我们一起跟高老师——

学好中国字,追寻复兴梦,传承我文明,乐享时代福。

 

来源:教学管理处

撰稿:朱双顶(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班) 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